蘇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潤的城市。市委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0周年為新的起點,全面推進古城保護更新,大力傳承弘揚江南文化,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位于古城區瓣蓮巷的曹滄洲祠始建于清末民初,紀念的是吳門醫派的代表性人物曹滄洲,此前因為年久失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經過整體性的保護修繕,今年正式對外開放的曹滄洲祠引入了蘇州本土的吳門醫派老字號,打造成了一座集醫理展示、非遺體驗、門診坐堂于一體的中醫主題文化館。
曹滄洲祠所在的32號街坊,東起養育巷、西至學士街、南臨道前街、北沿干將路,縱橫交錯的街巷中,文控保建筑、名人故居星羅棋布。作為古城保護重點項目,近幾年,這片古宅活化利用的“試驗田”,正不斷蛻變新生。
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更新置業有限公司行政合約部經理助理熊月介紹,32號街坊的文化資源比較豐富,有2處省文保、5處市文保、7處控制保護建筑,其中桃園和曹滄洲祠已經完成修繕,希望后續將這個片區所有的“文控保”活化利用,打造成蘇式生活體驗街區、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市委工作會議提出,要貢獻古城保護的蘇州方案,堅決不搞大拆大建,發揮好名城保護集團等作用。既要保護老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肌理,還要保護非遺文化和傳統民俗等,推動整個古城成為一座開放式博物館。
蘇州名城保護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妤表示,將根據既定時間加快推進虎丘綜改項目、桃花塢片區、32號街坊、竹輝路新市路沿線環境風貌整體提升等重點項目工程,力促重點項目早出形象、快出成果,著力構建“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活化利用、優化功能”的古城保護新格局,推動古城保護更新發展提速提質、行穩致遠。
虎丘塔是蘇州最重要的文化遺存之一,今年,蘇州市文保所邀來了國內著名壁畫保護專家團隊,對塔身彩塑進行監測保護。文保工作者為虎丘塔制定了數字結構模型,建設了預警監測平臺,讓它享受到了最高的保護待遇。
不只是虎丘塔,敢于先行先試的蘇州,如今還將具有前瞻性的科技保護手段運用到大運河遺產監測、文物數字檔案等領域。
蘇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綜合研究部主任趙婷介紹,下一步希望把這些工作成果以群眾容易理解、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讓更多的社會受眾了解和關注文物保護工作,同時也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
貫徹落實市委工作會議精神,要講好中華文明的蘇州故事,深入實施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打響“世界遺產典范城市”品牌,推動園林、昆曲、刺繡、玉雕等蘇州文化元素更好走向世界,要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蘇州段建設,讓更多人了解蘇州、關注蘇州、愛上蘇州、留在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