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劇種是地方文化的載體,尤其是部分稀有地方劇種,是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蘇州昆劇院名譽院長、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主任王芳圍繞做好稀有劇種的保護傳承帶來一份建議,希望加大對稀有劇種的扶持力度,讓更多觀眾領略戲曲之美。
“根據2017年文化部發布的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目前全國共有348個地方劇種,其中120個劇種僅有1個國辦團體,還有107個劇種甚至沒有國辦團體。”王芳說,蘇劇就是稀有劇種之一,蘇州市蘇劇團于2019年成立以來,努力堅守并傳承發展蘇劇這門古老的藝術,創排了《國鼎魂》《太湖人家》等劇目,并獲得不少榮譽,但在此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這也是許多稀有劇種劇團同樣面臨的現狀。
王芳建議,繼續加大對稀有劇種的扶持力度,不僅是加大資金投入,規范資金使用,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使稀有劇種傳承發展得到有力保障,也應該在傳播、弘揚上加大力度,在全媒體時代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更多潛在觀眾了解戲曲的美,自愿走進劇場。
王芳還十分關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她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運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運河航道提升改造,推進相關扶持政策落實,提升水運信息服務能力,發揮水運優勢加強水、公、鐵、航等多式聯運的發展,加強與上海海關聯動,規劃、協調內河碼頭海關配套服務,優化提升京杭大運河蘇南段水運功能。她希望,長三角城市積極利用大運河的通道便利,降低運輸成本,構建水運一體化。(記者 朱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