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辛縣展溝鎮蘇灣村3732畝“旱改水”項目的水稻進入成熟期,金黃色的稻田間,收割農機穿梭不停,忙碌的農民揮汗如雨,將顆粒飽滿的稻谷盡收囊中。
一年多前,蘇灣村有3000多畝旱地,一年兩季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但種植玉米產量不穩,每畝收入不足千元。
“北小麥、南水稻”,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一條淮河成為麥稻的天然分割線。
(資料圖)
“利辛縣雖處淮河北岸,但水資源豐富,只要農業設施跟得上,種水稻不是問題?!崩量h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2021年5月,展溝鎮實施的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由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禹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建設,涉及蘇橋、順河、蘇灣等3個村,通過土地平整、大中溝疏浚及節制閘、泵站、橋梁、渠道、道路等建設,對9200余畝薄田旱地進行“大翻新”。
“3個村都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近20家專業合作社參與運營?!碧K灣村村民侯光輝對記者說,今年因灌溉設施完善,抗旱補水及時,水稻長勢非常好。
“項目改造完成后更有利于機械化收種。我承包了800畝耕地,每畝水稻產量六七百公斤?!碧K灣村種糧大戶侯樹峰告訴記者,今年是改造后第一年種植水稻,他嘗到了旱地改成水田的甜頭。
今年6月小麥收獲后,蘇灣村里沒有再種玉米、大豆,而是種上了水稻。
“一年‘小麥+水稻’的產值,每畝有3300多元,收益比‘小麥+玉米’高出700多元?!焙顦浞逭f,水稻種植為全村年增收超過260萬元。
展溝鎮實施“旱改水”項目以來,明顯提高了耕地數量和種植收益,提升了耕地質量、糧食產量和土地產出效率。
“‘虧本田’變成高產田,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闭箿湘傉撠熑烁嬖V記者,結合旱田改水田項目,水稻規模種植經營正步入正軌。今后,該鎮將進行糧食生產、產品質量、生產效益、水質土壤保護的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探索建設“蝦稻共作、稻漁種養”一、二、三產相互配套、功能互補的融合示范區,形成示范區效應,打造一流的小龍蝦、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帶動鄉村產業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