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蘇報訊(駐昆山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昨天,在昆山巴城的田地間,一臺臺新型打捆機來回穿梭,一片片秸稈瞬間被“吸走”,經過旋轉、壓實、打捆,變成一捆捆斷面整齊、弧度均勻的秸捆。
眼下,正是秋季水稻收割季。為有效防范秸稈堆放帶來的安全隱患,巴城鎮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開展秸稈離田試點,提升秸稈收儲能力,在避免露天焚燒秸稈導致環境污染的同時,從源頭上消除火災風險;積極探索利用秸稈肥料化利用工程,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和農業綠色安全生產;變飼料養牲畜,減少糧食消耗;變基質原料,培育富民產業,讓“豐收煩惱”變“全鏈喜悅”。
“以前秋收后這些秸稈讓人很頭疼,在地頭、村頭、溝渠旁隨處堆放,容易產生病蟲害,也不安全?,F在依靠打捆機,每畝地也就十幾分鐘,整個秸稈打包程序就完成了。”巴城鎮相關負責人說,將繼續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做到收割一塊、清運一塊,實行全天候、全覆蓋監管。